郑作良,浙江杭州人,1946年生,当代著名版画艺术家,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1974年,郑作良先生作为军委工程兵宣传部美术干部随筑路大军在天山深处生活、写生半年多,1979、1986年曾两度赴云南自卫还击作战前线战地写生。
Q1:今天十分荣幸地邀请到我国当代著名版画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作良先生来到《走吧有约》,讲述与艺术和旅行相关的话题,开始前还是先请郑先生给吧粉们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吧粉们,大家好!我叫郑作良,1946年生,浙江杭州人,196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现中国美术学院附中)。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上海吴淞口、佘山,湖北神农架参加国防建设。
1971年7月1日从湖北施工部队调北京军委工程兵总部机关工作,任文化宣传干事、专职美术创作员。1993年从总参谋工程兵总部转业至中国美术馆任收藏部主任,为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Q2:您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一生都与艺术创作,特别是版画创作密不可分,还曾两度前往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战地写生,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您的艺术生涯?
我是工程兵战士出身,调北京前一直在部队一线基层连队当战士,我是拌合机手,为国防施工提供建筑材料。
1979年、1986年曾两次受总政治部派遣赴云南自卫还击前线战地采访写生,获三等功一次。我先后在云南中越边境的金平、屏边、老街、麻栗坡、老山、者阴山等地战场采访写生,作品有《凯旋》、《填弹手》,参加“自卫还击全军美术作品展”。
在前线期间,我参加了部队临战演习与阵地作战指挥所的实战演练,作为一名军人画家,在和平年代有机会亲临战场体验战争生活,这是一生中的难忘事件与人生经历。
Q3: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但在艺术创作类别中相对比较小众,能否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版画。
我是版画家,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首届高研班。版画不是小众艺术,而是最大众的艺术。木版画源于中国,早在汉代的工艺版画与唐代的佛教版画再到唐后的民间木版年画是世界最早的木版画也是中国的非物质遗产。
中国古代版画均为复制版画与工艺版画,创作版画是从十八世纪的英国与德国开始兴起。中国的创作版画则是在鲁迅先生的关注与助推下从三十年开始初创,结合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族救亡,中国的新兴木刻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普及,产生一大批有爱国情怀的革命版画家。
现代版画可分为四大类,凸版画、凹版画、平版画、丝网版画,也可称为木刻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与孔版画。
Q4:1930年代,由鲁迅先生提倡的“新兴版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版画,那9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当代版画的现状如何?
版画是世界艺术语言,但版画源于中国,中国版画经过萌芽时期鲁迅先生的辛勤培植与呵护,经过九十年的时代变迁与风风雨雨,版画已经成为中国近代美术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江西美术出版社正在编辑出版一套大型三卷本的画册《时代印记-中国版画一百年》,回顾中国版画百年历史征程。
版画是古老的中国艺术,也是最大众的艺术,版画不会过时也不会淘汰,中国是版画大国,也是版画强国。版画仍然充满着勃勃生机与活力。
Q5:纵贯天山的独库公路,如今是很多自驾爱好者向往的地方,1974年,您深入独库公路筑路一线生活、写生半年多,能否谈谈那一段经历。
独库公路北起新疆乌苏的独山子,南至库车,全长561公里,现为217国道。
七十年代初,军队以响应号召,为防御北部势力的威胁而修建的一条国防战备公路。
军委工程兵投入三个路桥团的一万三千兵力,历时十年(1974-1984)时间修建而成。
独库公路穿越崇山峻岭,横跨四条大小河流,翻越四座终年积雪不化的冰达坂,穿过海拔最高的隧道,最高处为3700米的铁力买堤达坂。
二分之一的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五分之一的路段处于高山永冻层。整路经过戈壁、河流、冰川、高山、绝壁、草地、原始森林等自然生态地域。
1974年3月,我由军委工程兵政治部宣传部派遣,与老领导老战友李香甫先生一行来到独库公路施工一线,深入筑路部队生活。
Q6:您见证了一条伟大公路的诞生,也经历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筑路故事,40多年过去了,至今令您记忆犹新的有哪些场景?
当时部队的指挥机关设在乌苏,我们在一个团部所在地的独山子住了一天就直接进入天山深处。
所有施工部队全部住帐篷,喝的是山涧的冰融水,吃的是压缩菜、黄豆芽、豆腐、野菜。
时而帐篷会被山风刮跑或掀翻,因常年刮山风,加之海拔高紫外线强,战士们的皮肤乌黑而且脱皮,嘴唇干裂。
有一次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一个在山崖上开推土机的战士,由于推出的新土太松软,致使整个推土机与人一起翻下悬崖,机毁人亡,光荣牺牲。在那拉提我经常为牺牲的战士画遗像。
Q7:相信当时您也拍摄了很多天山深处和独库公路的场景,能否给大家展示一些当年的照片,并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那个年代,强调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生活,尤其是部队文艺工作者更是要求反映与表现部队生活,艺术为兵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因此作为部队专业画家下部队不能清清点水,浮在生活表面,不是下去三五天,一周半月,而是数月半年之久。
1974年那次深入独库公路筑路部队的时间,是我有生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从3月初到部队直到9月底才返回北京,这半年多,我不但在数百公里的筑路沿线进行写生拍照收集创作素材。
更重要的是我亲眼看到广大官兵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里辟山开路,冒着生命危险,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他们一批批进山,又一批批复员转业,又有一个一个牺牲而去!
一年、两年、三年、十年才终于建成这条漫长的独库公路。这是革命的力量!是信念的力量!这是奋斗的精神,这也是民族的精神,十年修一路,在七十年代物质条件、机械化比较匮乏与低下的条件下谈何容易!
Q8:天山深处的半年多时间都获得了什么灵感,回来创作了哪些作品,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当年您创作的作品?
1974年底我开始整理并着手创作木刻版画《天山新路》,大概用了三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这幅气势磅礴的《天山新路》。
《天山新路》我采用了宽银幕式构图,多层次的天山与郁郁葱葱的雪松,显示了天山的博大雄伟。
这里没有开山放炮的巨响与工程兵战士轰鸣的风钻声,这里也没有悬崖峭壁,我只用一台推土机取代。
画面中心的谷底我安排了营房与赛球,体现了工程兵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天山新路》我要表现的是正在修建的与已经通车的情景,这是艺术的处理。生活中不可能一面修路一面通车的。我希望在享受天山美景与驾车在独库公路行驶的人们不要忘记数万筑路官兵的血与汗。
这幅作品完成后参加了全军美展与北京美展,之后,又参加了建国三十周年北京市美展与全国美展,并在《美术》杂志封三整版发表。
新疆是个好地方,之后的四十多年里,我先后创作了不少新疆题材的版画作品,其中有《六月赛里木湖》1976年、《边陲哨兵》1980年、《伊犁河谷》1981年、《交河故城》1981年、《天山牧马》2003年、《天山残雪》2004年、《冰山之父》2004年、《石窟沧桑》2004年、《高昌古垣》2007年、《大漠深处》2006年、《交河夕照》2012年,这些作品曾参加过全国及国际展览,并被多家美术馆收藏。
Q9:40多年来,您有没有重返过独库公路,如果重返独库公路,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1988年我随中国美术家丝绸之路考察团在新疆与敦煌多地采风。这是我第二次来新疆,这次采风组委会安排了一段独库公路行,从伊犁往那拉提直接上独库公路直到库车。
虽然时隔14年第一次走独库公路,机会十分难得,心情难以平静。但很遗憾的是从独山子到乔尔玛最精彩的一段没有走。这是一段路况变化最大、最惊险也是最伟大而美丽路段,而且我始终有一个心愿,我要去乔尔玛烈士陵园祭拜这168名建设独库公路的不朽烈士!
Q10:非常感谢郑作良先生接受《走吧有约》的访谈,让吧粉们了解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感谢您对走吧网的支持,最后请您给吧粉们说几句。
独库公路现很有名气了!走独库公路不光是欣赏沿路的天山美景和地理风貌,更重要的是领悟中国人的非凡创造能力,人民军队的伟大奉献与自我牺牲精神!
走吧有约·初哥说:大家好!我是走吧网联合创始人好梦成真
独库公路
纵贯天山
穿越南北疆
以奇险、壮美和瑰丽
征服了无数自驾爱好者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公路
但又有多少人
真正了解这条公路
......
他是40多年前的老兵
曾深入天山深处
用画笔和相机
记录筑路之艰辛
官兵之伟大
当我们再次踏上这条公路
请大家感怀珍惜
独库不是普通的公路
是用青春和热血
铸就的伟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