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底筛查领域,北京至真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全球首台手持便携型“智能筛查眼底相机”,其定位是为基层医生量身打造,拍摄过程更加简单,便携和智能。
据创始人代黎明表示,本款智能设备即将投入到百家基层医疗机构,2019年的计划是赋能千家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助力更多基层进行眼健康管理服务落地。
代黎明曾在百度任职十年之久,并担任过百度商业部门高管,此次的数千万A轮融资也由百度领投。他表示,正是这次与老东家的合作,给至真带来了技术上的转折点。这也是在整个AI赛道里,在早期就被百度投资的唯一一家医疗企业。
与此同时,去年,该公司完成了由百度和盛景嘉成联合领投,梅花天使、华耀资本,华健资本跟投,进化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的数千万Pre-A 轮融资。
那么这款AI眼底筛查相机如何研发成功的?拍片如何操作?它到底有何亮点?动脉网对至真CEO、创始人之一代黎明进行了专访。
集多项技术于一体,智能硬件解决基层三大痛点
一直以来,“不便携”,“拍片难”和“阅片难”是基层地区传统眼底筛查工作的三大痛点。“要是能有一种‘傻瓜相机’式的筛查设备方便操作,对着眼睛一拍就知道有没有问题,那就太好了”,这是很多基层医生的共同心声。
代黎明介绍,智能筛查眼底相机专为基层医生眼底筛查量身打造,集智能眼底照相和疾病筛查于一体,由百名研发人员历时两年联合研发而成,满足基层医生在筛查场景的核心需求。其具备三大核心技术。
首先,智能对焦技术。他说,在研发智能筛查眼底相机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智能控制光路。他们希望光能通过瞳孔打出一个45度角去观察人的眼底,那么光源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据代黎明介绍,基层进行散瞳有很大风险,所以免散瞳的模式是最好的,就是在不用散瞳的情况下把光投进眼底。他们与合作伙伴在光路上面下功夫,改用近红外光模式。同时,通过智能对焦技术,实时调整清晰度,保证智能相机可以将近红外光以最短时间,最佳路径进入眼底,从而得到高清晰度的影像。
第二是智能追踪技术。因为眼底图的拍摄需要符合诊断标准,为了保证眼底关键区域的稳定采集,拍摄过程对图像进行语义识别并实时进行追踪,保证拍摄的眼底影像中关键信息都能被采集,这是很多基层医生对于传统设备很难学习的主要环节。有了智能追踪技术后,相机可以辅助基层医生准确的位置锁定和拍摄。
第三是智能曝光技术。机器对准眼部之后,摁一下按钮,整个采集过程发生时间是几百毫秒。但是在这几百毫秒里,可能发生很多状况,医生手抖了,或者患者眼睛动了,得到的影像还是不符合标准无法进行诊断,所以只能相机进行实时影像质量评估,质量度达到90分以上,相机自动抓拍,保证了最终眼底影像的高合格率。
最后,智能眼底相机配备4G和WI-FI通信能力,数据可以实时推送到云端,通过AI辅助算法引擎解析并得到医生最后审核,可以在5分钟内出具医学级筛查报告。这不仅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对基层医生来讲也大大改进了医疗效率,方便后续服务的进行。
捆绑硬件,应用于基层,逐步构建商业闭环
这款设备也为至真带来了商业模式上的变化。代黎明表示,基于“智能眼底筛查眼底相机”,今年年初,至真互联锁定了两个战略,第一个战略是如何去做商业化。代黎明曾担任过百度商业部门的负责人,所以他很清楚如何去构建商业逻辑。
完全商业化有三点特征,第一点是需求,需求是根本,而人类在健康方面的需求很大。第二点,就是企业能不能体现出自身的商业价值,简单来讲就是企业给消费者提供服务,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而消费者也愿意就这个服务进行等价交换,医疗保险提供方也愿意为其付费。第三点就是能不能把这其中商业化的部分转化为企业的利润。
在这其中,利润层面是一个关键点,如果设备的应用场景打不开,那么就无法形成利润。所以至真从第二点入手,与硬件公司捆绑,做出自己的硬件。
但与硬件捆绑成本很高,在成本很高的情况下,至真还要搭建营销团队。因此未来要让利润能够实现,成本上必须要加压。在下压的过程中,第一个是要降低设备价格,第二个就是在基层的赋能过程中,让整个运营效率提升起来。这样才能将设备更好地推广出去,在这一体系下面,公司跟客户才会产生一个共赢局面。目前至真的战略是先将这一设备免费铺设到基层医疗机构,再与其进行分成。
在“智能筛查眼底相机”设备的具体应用模式上,代黎明表示,现在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主要还是在模型建立阶段,目前有十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开始使用这个设备,签约的医疗机构差不多达到200家。春节之前将设备具体投入使用的医疗机构预计可以达到一百多家。2019年的计划是达到1000家。
回归创业初心:提高诊断精确性,为基层人民守住光明
“光明对健康人来说很普通,但是对患者来说,是奢侈品。”这就是代黎明选择眼科进行创业的原因。
那是2016年的5月,那一天,代黎明作为志愿者陪同一行人去湖南湘西遂宁县做义诊活动。在义诊中,出现了一个十一岁的小姑娘,闭着眼睛,被父亲扶着走进来。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检查,当时使用的还是传统眼底筛查设备。北京专家对其进行了远程诊断,结果是终身无光感,即彻底失明。
这个病例让代黎明感到震惊,他再三和北京专家确认后,结果还是和第一次一样。专家解释道,这个小姑娘有先天性青光眼遗传史,但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病情恶化导致失明。如果能够提早两年发现这个病人,就不会是现在这种情况。
女孩很平静的听完专家的诊断,没哭没闹,在父亲的搀扶下走了出去。
说到这里,代黎明的眼眶湿润了。这件事情深深震撼到了他,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思考,在百度的十年任职生涯里,他接触过那么多的技术和资源,能不能为这些普通人做些贡献?
那天因为人多,本该十二点半就结束的义诊延长到了一点半。义诊结束后他们走出去发现,当地那些患者都在外面等着,老人们双手合十表示感谢,目送他们离开。
就是那一刹那,代黎明看到了做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智能筛查,守护光明”,至真的官网首页上有这样八个字。代黎明告诉我们,这就是那天义诊结束后,在回程的路上,望着车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他写下了这八个字。这八个字便成了至真坚守的职业信条。
“如果能让这些患者都因为你的产品和服务守住光明,那么就是在造福他们。”代黎明说。
此前,代黎明带着设备作为志愿者去国家级贫困县的四川叙永县基层医生下乡义诊。在筛查过程中,他们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的眼睛需要做手术,这个手术只需要两千块钱,但代黎明与工作人员动员了3天,老人坚持不去做手术。老人告诉他们,自己家里经济情况不好,虽然能拿出这两千块钱,但自己也不愿意把它花在自己这个垂暮之人身上,坚持要留给孙女做学费。
代黎明说,那一瞬间他想,为什么这个病要花两千块钱才能治,而不是两百块钱。就是因为这些病症在前期无法早点发现,导致后期恶化,只能用更复杂和更昂贵的方法去治疗。
他与基层医生聊到了做基层的困难,医生的一句话打动了他,“其实我们就是一个小小的基层医生,但我们每天都很忙,也很渴望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为什么每天都要这么不辞辛苦?因为我们的想法是,能救一个人就等于救了一家人。因为如果所有人都不去救的话,那就没有人能救他们了。就是因为我们这些人愿意加入到这个行业,每个人都出一份力,搭一把手,这件事就能做成。”
这些经历都是至真内在驱动力的关键因素。这之后,代黎明就定下了至真“服务基层”的目标。如果能够把资金投入到的智能产品中,提升性能和指标,让疾病发现过程再简单一些,让影像的准确度再高一点,意义会更大,这也是至真奉行的价值观。
从眼科入手,锁定基层,提升基层内分泌科室能力建设
为了能在更多基层地区实现普惠糖尿病人群的眼健康筛查服务,在发布会上,至真特别向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捐赠了200台智能眼底筛查相机,以协助各县域地区的内分泌科室能够开展高效、高质量的糖网筛查工作。
北京协和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刘远立教授表示,目前在很多基层医院,内分泌科室是开展糖网筛查的首诊科室,但具备糖网筛查能力的比例非常低。智能筛查眼底相机进入基层内分泌科室,既解决了拍片问题,也解决了诊断问题,希望这些智能设备能惠及更多基层患者,在去国范围内积累更多的糖尿病防控管理经验。
代黎明表示,智能机器的普及率将会更高,包括每一个基层医院、家庭医生,甚至包括药店、眼睛店,都可以去进行眼健康筛查。未来甚至可以实现设备进家庭,让普通人在家里也能自行操作,报告可以发送云端进行AI处理和远程解读。到那时候,眼健康筛查及管理更加普惠每一个人,更加具备社会意义和价值。
这一设备赋能了数据入口,即使基层医生也能够简单高效的使用。这就是这个产品的核心诉求和核心竞争力。
当数据逐步积累到更高的层面,生物集信息方面所有的知识体系都需要聚集到一个点位下面,就是科学发现。而这个科学发现就是一张眼底影像图与临床的相关性。代黎明预测,科学发现一旦被从眼底打开了,必将会造就一个伟大的企业。他还预计到2020年前后,会有大量的相关应用场景被打开,包括设备进家庭。
未来,至真还会将AI能力应用到更多疾病,并计划将原来的眼底筛查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代黎明告诉我们,现在至真的数据库的规模已经是全球领先,而这仅是成人的,今年9月,至真还筹建了国内领先的新生儿眼底影像数据库,新生儿可通过眼底筛查检出多种眼部疾病,而这些疾病通过早筛查早干预早治疗大部分都可被治愈。
与之同步展开工作的还有,“智能筛查眼底相机”这一设备正在启动全球医疗认证,若申请通过,这一设备将会为至真打开国际市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动脉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